分析了電動機上油缸甩油成因,介紹了處理措施,有效地解決了因電動機本身結構設計不合理而造成的甩油故障。方便了機組的維護,保證了機組的安全運行。 關鍵詞:內甩油;外甩油;推力頭;擋油圈 一、前言 目前我國生產和已投入使用中的大中型立式水泵機組(或水輪機機組)配套的電動機(或發(fā)電機),凡采用稀油潤幕岢,用{簧儷て諞岳詞芩τ臀侍獾睦,直接影响机讬澳X誦兄柿,给机讬澳X誦、维护簣D煨薇Q鎏砹撕芏喙ぷ髁。笔者经多年皽姘航y(tǒng)て讜誦,收集了此烦C嫻諞皇腫柿,总结除f源死嘟峁剮褪降緇τ腿綰未淼那惺悼尚械拇朧,霞場一涻垒牕抽水甄R牡綞τ臀,进行緡撳分析并綑{艽澩朧?br> 該泵站設4臺3100ZLQ38—4.2大型立式軸流泵機組,總流量為150立方米/秒,配電動機TL2200—40/3250,電壓為6KV。 其中1#電機運行時,油缸的溢流管基本為半管出油,每2小時溢出的油量達9L左右,油缸內油位涌溢、甩油嚴重。主管單位曾多次請制造廠家和原安裝及檢修單位等來站針對甩油問題專題進行檢修,結果均不理想。2003年6月,我們結合機組大修,對甩油的部位進行處理,大修后經4個多月的考驗,機組一直正常運行,甩油現象得到了有效控制。 二、電機甩油成因分析
對立式大中型電機甩油,必須要分析其甩油的屬性,方能對癥施治,從根本上解決甩油問題。電機甩油的屬性共分兩大類:一類是油從電機軸與擋油圈之間甩出,簡稱:內甩油;另一類是油從蓋板與推力頭或與上油缸壁之間甩出,簡稱:外甩油。以下分別對兩類甩油情況進行祥細分析。 (一) 內甩油 內甩油的形成主要有三種因素。 1、機組在運行中,由于電機轉子旋轉時,熱氣流向上鼓動,這股熱氣流絕大部分是通過排風道排出,但尚有部分是沿著電機軸上升,經擋油圈與推力頭軸頸的間隙排出。當其間隙過小,或穩(wěn)壓孔直徑過小,排出的風速即增大,由于轉子不斷地 圖1 負壓形成內甩油 旋轉,從而使推力頭軸頸下側至油面間容易形成 1 主軸 2 推力頭 3回油孔 4擋油圈 局部負壓(真空),此時電機油缸內的油面被其負壓吸高涌溢,并爬越擋油圈,油珠沿間隙下落,甩濺到電機定轉子表面,形成內甩油(圖1)。 2、由于推力頭與擋油圈制造加工所出現不同程度偏心差,或安裝時的裝配偏心差,運行起來,油缸內的油因旋轉時偏心所產生的離心力,形成極不均勻的油環(huán),比如:推力頭與擋油圈之間設計間隙偏小,并又偏心,則相對的偏心率較大,如此一來,推力頭帶動油缸內的靜止油不斷旋轉,相當于一偏心泵工作,使油環(huán)產生較大的壓力脈動,并向上竄油,竄出的油沿著擋油圈與推力頭之間的間隙流出,甩濺到電機定轉子表面,產生內甩油的另一成因。
|